相关出版书籍

  天主教灵医会于1586年由意大利圣嘉民.德.雷列斯(St. Camillus De Lellis)所创立,会士们秉着「神贫、贞洁、服从与服务病人(护病)」的圣愿,落实耶稣「医疗传道」的使命,四百多年来,在全球四十余国都留下宝贵的踪迹。光启社于1999年7月出版「痌瘝在抱」一书详细记载圣嘉民一生精采的故事。1946-1952年,灵医会在中国偏乡云南省行医,留下美名。
  1946-1952年,会士们为共产党所驱逐,不舍地离开大陆。天主的美意,他们选择了当时甚为落后的台湾宜兰与澎湖马公,风尘仆仆地开启「施医济贫」的道路,为乡亲们提供服务。他们在这两块地方美妙的行医故事,不胜枚举,如今已经过了一甲子,当时来到台湾的会士们,逐渐老迈、凋零,他们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这里的病人,甚至死后都还舍不得离开这块他们所珍爱的土地与人民,全都葬在宜兰的天主教墓园当中。
  他们的义行,也感动了全国知名的人权斗士陈永兴医师,于2009年远从高雄来到罗东担任圣母医院的院长,「有感动就不远」,这是他的心情写照。来到罗东之后,他看到这么多会士们牺牲奉献,成就这么多美丽的故事,虽然已有八位「医疗奉献奖」得主的光环,但是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他们实际上的作为。为了让更多台湾人能明白他们的善行义举,甚至能进一步学习他们牺牲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陈院长召集了二十多位院内外人士,用了两年的时间,针对二十多位会士们,进行「口述历史研究」,两年来完成了三十万字的初稿,出版三本传记,分别介绍如下。

大医师Oki范凤龙(光启文化出版)

  范凤龙大医师,来自东欧斯洛维尼亚,1952年来到台湾,1990年辞世。三十八年当中,全年无休地开了八万多台刀,平均每天开了六台刀,破世界纪录。必要时还得输血给他所执刀的病人,甚至要亲自照顾将近200位住院的病患,连母亲病危也没能赶回去奔丧。他说:「我不能想望假期,我的生命是献给在这里的病人。将来我只有一个愿望,走那一大步到永恒去时,我还在工作。」这就是时代巨人的心声。
  辅仁大学江汉声副校长称他为「兰阳外科勇士」,他说:「谦卑和宽容是医学教育最重要的信条,范医师的人格特质也正是最良好的示范,他从未为自己做这么多手术、有这么多感人的医疗去宣扬;甚至不喜欢别人报导他、称颂他,而只是默默工作。他的人生观是那么坦然,把他的工作和生命完全照着基督的诫命实行,希望自己的生命在世界上只是个火花,在天主永生内熄灭得到幸福。」
  门诺医院总执行长黄胜雄则盛赞他为「斯洛维尼亚的流星」,他说:「斯洛维尼亚是中欧的小国家…在那里他们培育了一位尽忠职守的外科医师,像流星一样没有显赫的名字,但他奉献了三十八年的岁月在台湾的偏乡-罗东,守护着贫穷人的健康,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但他高贵的灵魂,照亮了许多晦暗的心灵…。



12位异乡人 传爱到台湾的故事(董氏基金会大家健康杂志出版)

  这本书要介绍的12位伟大的医疗典范,有医师、护士、麻醉师、社工、艺术家。除了范凤龙医师来自斯洛维尼亚之外,其他都来自意大利。这12位异乡人包括将一生美好时光都留给病人,生前完成8万多件外科手术的范凤龙医师;对病人体贴,比台湾人更像台湾人的马仁光修士(医师);宁愿到偏远地区服务病人的前马公惠民医院院长何义士修士(医师);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照顾着病人,创办台湾第一所天主教护校的安惠民神父(医师);把自己服务的地方,都视为家乡看待的吕道南神父(医师)。
  还有一生系念启智教育,创办圣嘉民启智中心的吕若瑟神父;为残障弱势服务,创办惠民残障服务中心的谢乐廷神父;守护贫苦病人超过半世纪的柏德琳修士(护士);虽然身形高大,但病人形容他有颗慈母心,像母亲般呵护病人的高安修士(护士);为台湾山友打造避难山屋的巴瑞士修士(护士、麻醉师);主导范凤龙纪念大楼筹建募款、圣母护校升格专校最重要的人物傅立吉神父;将兰阳民俗舞蹈推向世界的兰阳舞蹈团创办人秘克琳神父。
  他们对台湾的贡献,除了极尽所能地照顾百姓的健康与生活之外,也带来一种特有的宗教文化气息,那就是「无私无我、牺牲奉献的精神」。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与亲族,也有自己的热情与梦想,但是他们却选择放弃个人的享受,全心全力来照顾离他们家乡有千万里远的台湾百姓。
门诺医院总执行长黄胜雄说:「愿这本书,能成为台湾医界从业人员的自我省思和路上的光,也是从事社工、社服人员们脚前的灯。让我们全体台湾人,永远纪念他们带给我们的爱与热情。」




忘了自己,因为爱你(光启文化出版)

  这是一本有关天主教会灵医会士在台湾宜兰山区、罗东、花莲以及澎湖马公地区医疗及传道服务的记录,由罗东圣母医院的陈永兴院长召集医院同仁搜集记录的真实故事。
  这个故事由灵医会的会祖圣嘉民的皈依开始说起,他在生病的过程中,体会到病人所受的痛苦以及身心灵的需要,因而发愿成立一个专门服务病患的修会,入会者将自己奉献给天主,以病人的仆人自居,为世界各地有需要的人服务,彻底实践福音中耶稣说的:「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
  一九四六年四月一日,灵医会派出一批会士(一行五人),接受了教宗及总会长的祝福,动身来到中国,同年六月三日,抵达云南昭通。这本书里,就记录了这一批勇士:罗德信神父、华德露神父、潘志仁神父,以及第二批前往云南的梅崇德神父、张明智修士,还有灵医修女会的三位修女:费纳德、陈龙妮、傅纯玲。后来他们从云南来到台湾,同样选择在最有需要的罗东、马公、花莲新城服务。
  灵医会的服务,除了建立圣堂、开办医院、痲疯院、诊所、养护中心、创办护理学校,医治医院里的病人,也出钱出力救济贫苦,挨家挨户寻找被社会遗弃的痲疯病人、结核病人、身心障碍者,主动将健康与关怀的光明,带给这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
  在这一本由医院同仁撰写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见第一代会士的创成、第二代会士的更新(达神家神父、李智神父、卡通灵修士、高国卿神父),以及至今由台湾人接续的服务方向。在这些简单的小故事里,可以体会出灵医会士细致与专注的奉献之爱,十分感人。除了会士本身的努力,也体会到天主不可思议的照顾和带领。



痌瘝在抱(光启文化出版)

  书是描写一个为爱而疯狂的人,圣嘉民(Sant Camillo de Lellis),戏剧性一生的简史。嘉民既不是文人,也不是神学家。但是他却得到了天主的智慧,以及爱德的虔敬,使他对服务病人及受苦的人,获得丰富的经验与特殊的、有灵感的知识。他自己就是一个病人。右腿腿腹上有一个大脓疮,启示了他病人圣召的「秘密」,使他四十年之久被「钉」在一个战况激烈的战场上,以推行改革。这个改革的价值,也许连他自己都无法预见,别人更是无法充分地了解。但就在这事件上,他成了天主旨意既谦逊又顽强的工具。
  嘉民推动了一个运动,渐渐地形成了一个修会:「病人之仆修会」(在中国称为「灵医会」),以推广他在原始「里想」:他随从圣神,将他任意向哪里吹,任意向那里带(若三8)。嘉民对人充满信任,他信赖他的会士们,以及他的教友和志工。他以言教及身教,鼓励他们,更新服务的方式及环境。他不是蜡烛,而是火舌。
  今天,我们仍对这位嘉民感到惊奇。他这个人,对天主和有需要的近人,表现的英勇、顽固。他拥有热情,新奇的思想,创意的灵感。他奉献给基督的人性,不怕提出大胆的计划,有时候甚至是惊人之举,因为他这些计划的提出,是出自一颗炙热的心,而非出于冷静的逻辑,或利益的算计。他热心:一切都是为了天主、为了近人。他不是「超人」,而是「圣人」,一切都以爱天主作为基础。也许这就是他的秘密。

(更新日期:2013.6.13.)
Chinese, Simpl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