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出版書籍
落地扎根,綻放芳華
天主教靈醫會來台70週年啟示實錄
✦教宗方濟各、蔡英文總統,共同感動推薦!
✦靈醫會的會士們用生命疼惜台灣的動人紀實
有這麼一群人,穿越數千英里的海洋來到台灣,
他們忍捨了個人的親情,不在乎吃苦、放棄所有享受,以醫療傳愛,用一生的生命疼惜這塊土地。
他們種下的愛德種子,已結成豐碩的希望之果,永遠祝福著寶島上的每一個人。
啟示出版社 https://reurl.cc/9GRq1X
博客來 https://ppt.cc/fc5UWx
風沙中盛放的花──在菊島澆灌一條希望之路
用一生的愛與青春,
守護澎湖這片土地,與在此生活的人們。
他們遠渡重洋,把一輩子最精華的時光,留在這個擁有百座島嶼的寧靜家鄉。他們奉獻己身,把澎湖的病苦居民,當成自己最親愛的家人。心繫著啟智教育的呂若瑟神父、致力於弱勢居民照護的李智神父、為台灣醫療做口述歷史的陳仁勇院長……他們為身障者、痲瘋病患、弱勢兒童、失智老人、原住民誠懇真切地付出長情大愛,也喚起大家對這片土地無私的關懷。
◎ 跨越地域、文化、語言的隔閡,用真實的行動播下愛的種子。
本書集結二十八篇訪談,從來自異鄉的神父、全心付出的醫護人員到默默奉獻的市井小民,透過文字寫下他們有笑有淚,以及和澎湖這片土地共同成長的故事。
謝樂廷神父將每一位身障者的病情記錄在筆記本上,時時掛念著他們;
白寶珠女士不怕感染四處奔走,只為了讓痲瘋病患擺脫異樣的眼光,
不懼風浪的侯武忠醫師,自行開船往返離島以守護病患的健康。
放棄高薪的林姿伃護理長,幫助老人家在長照下活得更有尊嚴。
──他們懷抱大愛,像清泉活水,澆灌著每個與之相遇的對象,不求絲毫回報。
◎ 所有人的努力,只為了提供澎湖更全面的醫療環境。
如今離島的人口老化速度加快,衍生的醫療照護問題也因此愈顯嚴峻。澎湖的失智失能者,預計在六年之內達到四千多人,然而,現有的長照機構,僅能提供不到三百張床位。
惠民醫院是目前澎湖最大量能的長照機構,但六十三歲的它,建築主體已經老舊到必須覓地重建的程度。此次重建將可以服務近一百六十位長者、提供每年兩千四百人次的居家長照,並加設復健和居家護理的醫療專區,使醫療照護涵蓋範圍更加完整。
六十多年來,神父和醫療人員們在澎湖除了貢獻醫療知識,更陪伴居民走過戰後的艱辛歲月,協助完成港口、醫院等基礎建設;從幼稚園的學前教育,到惠民啟智中心的身障服務及目前惠民護理之家的長照服務……這本書記錄的每一個人,未來也將日日守護著菊島土地的居民,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
陳建仁 前副總統/中央研究院院士、
吳念真 導演/作家
──專序推薦
蔡珠兒 作家、
陳淑瑤 作家、
唐一弘 台北市澎湖同鄉會理事長、
俞東美 台北市澎湖同鄉會副理事長、
胡昭安 台北市澎湖同鄉會副理事長
──誠摯推薦
這是一本寫滿疼惜澎湖人的天使們的故事書。──陳建仁(推薦序全文收於書中)
聆聽了他們的故事,才讓這個遠在澎湖幾乎毫無印象的醫院在我眼前活了起來,活得像一個有著獨特靈魂和生命的「人」。──吳念真(推薦序全文收於書中)
安歇寧靜好所在(財團法人天主教靈醫會 出版)
本書為祝福「聖嘉民安寧病房」成立十週年,蒐集了照護團隊中的醫生、護理師、社工師、牧靈人員、志工及家屬等心情點滴,或感動、或體悟、或覺察、或是關係的重整,裡面敘述著一篇篇「道歉、道謝、道愛、道再見」的真實生命故事。一直以為「死亡」跟我們的距離很遙遠,說的永遠是別人的故事,卻不知它會無生無息偷偷來敲門,讓門後所有的人驚恐不已,有人咒罵、有人哭泣、有人不知所措…,一回神才發現生命苦短,好多事還沒做、好多話還沒說…,原來死亡一直離我們這麼近!透過此紀念文集,我們想傳遞一份愛與關懷的訊息,希望每個生命都沒有遺憾。
呂若瑟神父說:「安寧病房是醫院的珍珠,能幫助病人順利走完生命最後的階段,讓他門沒有遺憾且平安的回到天國去,這是靈醫會的宗旨及價值,我們需要保留。」在神父的支持及團隊的努力下,106年獲頒國家SNQ品質認證獎章,溫馨且優質的照護方式獲得各方肯定,尤其是在病人及家屬無憾的神情上我們看到了希望與動力,生命有限、愛無限,在安寧緩和的照護路上,我們會堅持前進,繼續守護這個『安歇寧靜的好所在』,讓在這裡歇息的每個生命找到心靈平安的道路!
陪伴,在離別前(光啟文化事業出版)
「絕症」或「死亡」都不是一般人喜歡提或願意聽的事,但是「生老病死 人生之常」,死亡不是如果,而是何時的問題。
本書作者許建立先生是加拿大的臺灣移民,一位傑出的教育工作者,退休後長期在加拿大醫院的安寧病房擔任志工,因緣際會返台探親時,看見羅東聖母醫院在安寧照護的用心,特別安排3個月的長假在此擔任志工,協助醫護人員、陪伴病患及家屬,給予他們溫暖的支持。
本書內容描述作者在加拿大醫院及羅東聖母醫院安寧病房擔任志工時的許多感人故事,有作者在陪伴過程中對人生的體悟反思、臨終病人的各種心境、病人與家屬以及與醫護的關係、志工的陪伴性質和心得,還有在安寧病房的各項見聞等。
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建立需要的是時間,而時間正是安寧病房最缺乏的,讀完本書後,我們或許會體悟到,從此時此刻起,就能開始調整我們和自己、和親人間的關係,不必等到人生最後的一段路程。
聖嘉民與媽祖的巧遇 (光啟文化出版)
是甚麼力量,讓這群穿著紅十字會服、剛由大陸逃到臺灣的會士,不懼艱苦地來到許多人想盡辦法要離開的貧脊島嶼?是甚麼因素,讓這群外國人,為毫無血緣關係的澎湖人耗盡他們的青春,而不求回報?是十字架的呼召和愛的力量,在聖嘉民死後三百四十年,讓這一群穿著紅十字追隨者,來到西太平洋西濱的島嶼,與媽祖的善男信女相遇。
本書由陳仁勇醫師主筆、羅東聖母醫院口述歷史小組協同編著完成,內容描述自1952年開始天主教靈醫會的修士們到澎湖醫療傳愛的故事。
天主教靈醫會於1586年由義大利聖嘉民.德.雷列斯(St. Camillus De Lellis)所創立,會士們秉著「神貧、貞潔、服從與服務病人(護病)」的聖願,落實耶穌「醫療傳道」的使命,四百多年來,在全球四十餘國都留下寶貴的蹤跡。光啟社於1999年7月出版「痌瘝在抱」一書詳細記載聖嘉民一生精采的故事。1946-1952年,靈醫會在中國偏鄉雲南省行醫,留下美名。
1946-1952年,會士們為共產黨所驅逐,不捨地離開大陸。天主的美意,他們選擇了當時甚為落後的台灣宜蘭與澎湖馬公,風塵僕僕地開啟「施醫濟貧」的道路,爲鄉親們提供服務。他們在這兩塊地方美妙的行醫故事,不勝枚舉,如今已經過了一甲子,當時來到台灣的會士們,逐漸老邁、凋零,他們把一生最美好的時光都獻給這裡的病人,甚至死後都還捨不得離開這塊他們所珍愛的土地與人民,全都葬在宜蘭的天主教墓園當中。
他們的義行,也感動了全國知名的人權鬥士陳永興醫師,於2009年遠從高雄來到羅東擔任聖母醫院的院長,「有感動就不遠」,這是他的心情寫照。來到羅東之後,他看到這麼多會士們犧牲奉獻,成就這麼多美麗的故事,雖然已有八位「醫療奉獻獎」得主的光環,但是大多數人並不清楚他們實際上的作為。為了讓更多台灣人能明白他們的善行義舉,甚至能進一步學習他們犧牲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陳院長召集了二十多位院內外人士,用了兩年的時間,針對二十多位會士們,進行「口述歷史研究」,兩年來完成了三十萬字的初稿,出版三本傳記,分別介紹如下。
大醫師Oki范鳳龍(光啟文化出版)
范鳳龍大醫師,來自東歐斯洛維尼亞,1952年來到台灣,1990年辭世。三十八年當中,全年無休地開了八萬多台刀,平均每天開了六台刀,破世界紀錄。必要時還得輸血給他所執刀的病人,甚至要親自照顧將近200位住院的病患,連母親病危也沒能趕回去奔喪。他說:「我不能想望假期,我的生命是獻給在這裡的病人。將來我只有一個願望,走那一大步到永恆去時,我還在工作。」這就是時代巨人的心聲。
輔仁大學江漢聲副校長稱他為「蘭陽外科勇士」,他說:「謙卑和寬容是醫學教育最重要的信條,范醫師的人格特質也正是最良好的示範,他從未爲自己做這麼多手術、有這麼多感人的醫療去宣揚;甚至不喜歡別人報導他、稱頌他,而只是默默工作。他的人生觀是那麼坦然,把他的工作和生命完全照著基督的誡命實行,希望自己的生命在世界上只是個火花,在天主永生內熄滅得到幸福。」
門諾醫院總執行長黃勝雄則盛讚他為「斯洛維尼亞的流星」,他說:「斯洛維尼亞是中歐的小國家…在那裡他們培育了一位盡忠職守的外科醫師,像流星一樣沒有顯赫的名字,但他奉獻了三十八年的歲月在台灣的偏鄉-羅東,守護著貧窮人的健康,他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他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但他高貴的靈魂,照亮了許多晦暗的心靈…。
12位異鄉人 傳愛到台灣的故事(董氏基金會大家健康雜誌出版)
這本書要介紹的12位偉大的醫療典範,有醫師、護士、麻醉師、社工、藝術家。除了范鳳龍醫師來自斯洛維尼亞之外,其他都來自義大利。這12位異鄉人包括將一生美好時光都留給病人,生前完成8萬多件外科手術的范鳳龍醫師;對病人體貼,比台灣人更像台灣人的馬仁光修士(醫師);寧願到偏遠地區服務病人的前馬公惠民醫院院長何義士修士(醫師);到生命最後一刻仍照顧著病人,創辦台灣第一所天主教護校的安惠民神父(醫師);把自己服務的地方,都視為家鄉看待的呂道南神父(醫師)。
還有一生繫念啟智教育,創辦聖嘉民啟智中心的呂若瑟神父;爲殘障弱勢服務,創辦惠民殘障服務中心的謝樂廷神父;守護貧苦病人超過半世紀的柏德琳修士(護士);雖然身形高大,但病人形容他有顆慈母心,像母親般呵護病人的高安修士(護士);爲台灣山友打造避難山屋的巴瑞士修士(護士、麻醉師);主導范鳳龍紀念大樓籌建募款、聖母護校升格專校最重要的人物傅立吉神父;將蘭陽民俗舞蹈推向世界的蘭陽舞蹈團創辦人秘克琳神父。
他們對台灣的貢獻,除了極盡所能地照顧百姓的健康與生活之外,也帶來一種特有的宗教文化氣息,那就是「無私無我、犧牲奉獻的精神」。他們都有自己的家庭與親族,也有自己的熱情與夢想,但是他們卻選擇放棄個人的享受,全心全力來照顧離他們家鄉有千萬里遠的台灣百姓。
門諾醫院總執行長黃勝雄說:「願這本書,能成為台灣醫界從業人員的自我省思和路上的光,也是從事社工、社服人員們腳前的燈。讓我們全體台灣人,永遠紀念他們帶給我們的愛與熱情。」
忘了自己,因為愛你(光啟文化出版)
這是一本有關天主教會靈醫會士在台灣宜蘭山區、羅東、花蓮以及澎湖馬公地區醫療及傳道服務的記錄,由羅東聖母醫院的陳永興院長召集醫院同仁蒐集記錄的真實故事。
這個故事由靈醫會的會祖聖嘉民的皈依開始說起,他在生病的過程中,體會到病人所受的痛苦以及身心靈的需要,因而發願成立一個專門服務病患的修會,入會者將自己奉獻給天主,以病人的僕人自居,為世界各地有需要的人服務,徹底實踐福音中耶穌說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裡;你們來探望了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
一九四六年四月一日,靈醫會派出一批會士(一行五人),接受了教宗及總會長的祝福,動身來到中國,同年六月三日,抵達雲南昭通。這本書裡,就記錄了這一批勇士:羅德信神父、華德露神父、潘志仁神父,以及第二批前往雲南的梅崇德神父、張明智修士,還有靈醫修女會的三位修女:費納德、陳龍妮、傅純玲。後來他們從雲南來到台灣,同樣選擇在最有需要的羅東、馬公、花蓮新城服務。
靈醫會的服務,除了建立聖堂、開辦醫院、痲瘋院、診所、養護中心、創辦護理學校,醫治醫院裡的病人,也出錢出力救濟貧苦,挨家挨戶尋找被社會遺棄的痲瘋病人、結核病人、身心障礙者,主動將健康與關懷的光明,帶給這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
在這一本由醫院同仁撰寫的記錄中,我們可以看見第一代會士的創成、第二代會士的更新(達神家神父、李智神父、卡通靈修士、高國卿神父),以及至今由台灣人接續的服務方向。在這些簡單的小故事裡,可以體會出靈醫會士細緻與專注的奉獻之愛,十分感人。除了會士本身的努力,也體會到天主不可思議的照顧和帶領。
痌瘝在抱(光啟文化出版)
書是描寫一個為愛而瘋狂的人,聖嘉民(Sant Camillo de Lellis),戲劇性一生的簡史。嘉民既不是文人,也不是神學家。但是他卻得到了天主的智慧,以及愛德的虔敬,使他對服務病人及受苦的人,獲得豐富的經驗與特殊的、有靈感的知識。他自己就是一個病人。右腿腿腹上有一個大膿瘡,啟示了他病人聖召的「秘密」,使他四十年之久被「釘」在一個戰況激烈的戰場上,以推行改革。這個改革的價值,也許連他自己都無法預見,別人更是無法充分地瞭解。但就在這事件上,他成了天主旨意既謙遜又頑強的工具。
嘉民推動了一個運動,漸漸地形成了一個修會:「病人之僕修會」(在中國稱為「靈醫會」),以推廣他在原始「裡想」:他隨從聖神,將他任意向哪裡吹,任意向那裡帶(若三8)。嘉民對人充滿信任,他信賴他的會士們,以及他的教友和志工。他以言教及身教,鼓勵他們,更新服務的方式及環境。他不是蠟燭,而是火舌。
今天,我們仍對這位嘉民感到驚奇。他這個人,對天主和有需要的近人,表現的英勇、頑固。他擁有熱情,新奇的思想,創意的靈感。他奉獻給基督的人性,不怕提出大膽的計畫,有時候甚至是驚人之舉,因為他這些計畫的提出,是出自一顆炙熱的心,而非出於冷靜的邏輯,或利益的算計。他熱心:一切都是為了天主、為了近人。他不是「超人」,而是「聖人」,一切都以愛天主作為基礎。也許這就是他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