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 神父
李智神父將外國募來的經費,分發給貧病患者 神父的愛心紅包,奉獻給需要的人,經常身無分文
來台四十八年,服務離島本島民眾不遺餘力。羅東聖母醫院在民國四十一年設立,從中國雲南遷移來台的外職會士,開始從事醫療傳教工作,但當時民生物資短缺,僅能服務有限的台灣鄉親,得知台灣社會正處困苦之境,身在義大利的李智神父,25歲發願成為神父後,26歲旋即赴上來台之路,民國43年李智神父被派至澎湖馬公進行醫療傳教工作,和當地民眾一起胼手胝足,不僅開拓窮鄉僻壤的離島地區,更大量將外來物資接應到當地給貧苦的離島住戶。46年底李智神父被靈醫會會長安惠民神父調回台灣,從事宜蘭偏遠地區的醫療傳教工作,負責引入羅東聖母醫院的醫療到貧苦的山區,讓當地的民眾感受這位外國神父的愛心。
無健保時代,協助大量結核病人就醫,農業時代的台灣已經有很多的勞工投入礦場工作,也因此患得肺結核的病人不少,當病患被送到當時全台第一所專為肺結核病人所創立的羅東聖母醫院丸山分院時,他們所擔心的不是身體是否會康復,而是擔心惱人的醫療費用問題。民國56年到64年間,在丸山分院八年的李智神父,即負責安撫受病魔纏身的病人和協助為醫療費用煩惱的家屬,在沒有健保和勞保的年代,李智神父將外國募來的經費,分發給貧病患者,讓病人得以安心養病,其間受惠的病人不計其數。
神父的愛心紅包,奉獻給需要的人,經常身無分文,經常有病友需要心靈上的慰藉,希望李智神父為其主持彌撒,神父除了無時無刻接受病患的傾吐心聲外,也會給予正面的引導,愈來愈多有能力的台灣民眾在接受了神父的安慰後,常常都能怡然自得,也因此多所奉獻紅包給教會,這些紅包成了李智神父救助貧病的基金,李智神父也因此很少用到公家的錢,而將有能力的人所捐出的錢再轉交給有需要的人,這是李神父的愛心紅包。因為只要一有錢就想要將這些錢拿給需要的人,因此李智神父身上經常是身無分文,他說:錢對我而言本來就沒什麼用途,但對需要的人卻像是甘露一般。